杨慎矜,是唐玄宗一朝最耀眼的“四大财神爷”之一,他的名字在当时朝堂和百姓之间几乎无人不晓。大唐帝国的经济繁荣与财富积累股票怎么配资,与他的卓越理财才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然而,与他辉煌的仕途相比,他的死亡更加令人唏嘘,充满了悲情与诡异,甚至让后世读来都有几分惊悚。
杨慎矜出身显赫,家族血脉尊贵。他的高祖正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隋炀帝。隋朝覆灭后,他的祖父杨政道随萧皇后流落突厥,成为乱世中的一叶孤舟。贞观四年,李靖率军平定东突厥,俘虏了祖孙二人,将他们带回长安。唐太宗李世民对隋室遗族表现出了极高的礼遇,赐宅于兴道里,还封杨政道为尚衣奉御,以示尊崇。
随着王朝更替,唐朝延续古制,施行“二王三恪”的优待制度,给予前朝皇室后裔封邑、祭祀等尊荣。按照《唐会要》的记载,从杨慎矜的父亲杨崇礼开始,杨氏家族每年都能领取祭祀所需的牲畜、服饰、祭器等,连宅邸里的陈设若有缺失,也由官府补充,地位非比寻常。杨崇礼本人官至户部尚书,性情廉正,勤俭持家。任职二十余年,积累了数不清的财富,但他始终不徇私、不贪墨,堪称清廉典范。九十高龄去世后,唐玄宗深感怀念,特别下旨从他的子嗣中挑选贤才接替其职位。
展开剩余76%吏部经过考察后上奏,认为杨崇礼的三子——慎余、慎矜、慎名皆品行端正,尤以杨慎矜最为出众,于是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,负责太府的钱财出纳。这一任命开启了杨慎矜的显赫仕途,他的理财天赋很快得到了充分展现。无论是在太府,还是长安仓、含嘉仓任职,他都表现卓越,唐玄宗对他青眼有加,宠信有加。
天宝二年,命运开始转折。那一年,杨慎矜被提拔为御史中丞,兼任诸道铸钱使。然而,这个显赫的职位也让他进入了权臣李林甫的视线。李林甫,权倾朝野,善于揽权与构陷,暗中策划废太子的阴谋。当时,他需要清除太子阵营的势力,杨慎矜的中立态度,无疑触怒了这位阴狠的宰相。
天宝五年,杨慎矜升任户部侍郎,地位愈发显赫。李林甫看在眼里,怒火暗生,阴谋也逐渐成形。他的帮凶,是御史中丞王鉷——一个身份特殊的人,因为他曾经是杨慎矜的表侄。讽刺的是,王鉷早年能在官场崭露头角,正是得益于杨慎矜的提携。然而,随着地位与欲望的膨胀,王鉷逐渐背弃恩情,与李林甫沆瀣一气。两人之间的矛盾源于多重积怨:称呼上的轻慢、庶出的羞辱、以及被夺走的职田,让王鉷心怀怨恨,最终埋下了背叛的种子。
杨慎矜性情豪爽,毫无防备,依旧视王鉷为至亲好友,甚至将一些隐秘私事都告诉了他。比如,他与一位名叫史敬忠的胡人交往密切。史敬忠原是僧侣,擅长占卜“谶语”,在当时被视为禁忌。一次,杨慎矜见到父亲坟茔上出现草木流血的异象,吓得魂飞魄散,立刻请史敬忠解灾。史敬忠为他施行了一种极为奇异的厌胜术,还建议他在临汝置田避祸,未曾想九年后果然应验了“安史之乱”,让人不寒而栗。
然而,真正将杨慎矜推入深渊的,却是一个名叫春草的婢女。春草因过错险些被处死,幸得史敬忠劝阻,被转卖给杨贵妃的姐姐。命运弄人,春草后来随主人入宫,被唐玄宗看中。一次偶然的谈话中,她无意间将史敬忠与杨慎矜的交往细节全盘托出,引发了皇帝的强烈怀疑。消息迅速被传至杨国忠和王鉷耳中,成为他们栽赃构陷的绝佳把柄。
天宝六载,王鉷与李林甫联手,以“谋反”之名弹劾杨慎矜,指控他妄图复兴隋室、广布谶语。唐玄宗勃然大怒,立刻下旨逮捕。审理过程中,酷吏吉温与御史卢铉联手逼供、栽赃,甚至在搜查杨府时暗中放置伪造的谶书,构陷之势铁证如山。面对无妄的指控,杨慎矜无奈冷笑,认命赴死。
杨家顷刻间陷入覆灭,子嗣流放岭南,亲族十余族遭受牵连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唐玄宗无视律法,处死了杨慎矜的兄弟慎余、慎名,血脉几乎断绝。兄弟二人临刑前,留下“拙于谋己,兄弟并命,姊老孤茕,何以堪此”这样的绝笔,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。
讽刺的是,恶人终究未得善终。李林甫死后被掘坟鞭尸,杨国忠死于马嵬驿,吉温、王鉷亦被以谋反罪处死,而卢铉据说最终被冤魂索命。
至今,这段历史仍有谜团未解:那个无心之语却掀起惊涛骇浪的婢女春草,她究竟只是个无知的“话痨”,还是一枚不为人知的棋子?这个谜,或许永远无人能够揭晓。
发布于:天津市康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